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罗冬良|遥想律师风采 --读张思之《我的辩词与梦想》

发布日期:2020-12-16   阅读:[]

微信图片_20201216155410.gif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汇集了张思之律师为他代理的有代表性的40个案件所写的辩护词、代理词、申诉状,有“投敌叛变案”、“颠覆国家政权案”、“间谍案”、“杀人案”、“贩毒案”、 “诈骗案”、 “贪污受贿案”、“非法经营案”、“名誉侵权案”、“合同纠纷案”等各种类型案件,五花八门。每份辩词前有“案情简介”,后面附上检察院的起诉书摘要和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摘要。

按照一般的想象,辩护词、代理词、申诉状之类,多是些一本正经、冗长繁琐、枯燥无味的法律文书,跟文学无缘,跟畅销更无缘。张思之先生的这本《我的辩词与梦想》,却能一版再版,备受欢迎(学林出版社2001年3月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3月再版、2016年10月精装收藏版)。



图片1.png


2003年,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将当年度“当代汉语贡献奖”颁给张思之先生。颁奖词认为,“张思之给当代汉语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表达,他的表达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这些辩词“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汉语的精神与内涵”。

是什么让这些法律文书变成可读可诵的美文?是什么赋予了这些本该枯燥无味的辩词以生命和灵魂?掩卷细思,我觉得,是作者深厚的修养,是他对法律的信仰,是他对良知的守护。

他的辩词逻辑缜密,依靠扎实的证据和对法律条文的透彻理解、娴熟把握,对案件抽丝剥茧,拨开层层迷雾,追问案情的真相,“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冤枉者为之辩护,作伪者为之揭露。”

他的辩词行云流水,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有股遮掩不住的激情,满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满含着对法律的信仰、对弱者的关爱和对良知的守护。翻开每一篇辩词,都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对不法情势胸怀义愤,对弱势群体心有戚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跃然纸上。


微信图片_20201216155428.jpg


张思之1927年生于郑州,16岁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1945年回国后离开部队,继续学业;1948年加入地下党,投身革命;195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以全优成绩修完“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主要课程”;1956年受命组建北京市第三法律顾问处,一年后被划为“右派”,开始了长达15年的劳改生涯。

改革开放后,张思之投身中国律师制度重建工作,1980年出任北京律协副会长兼法律顾问处主任;同年,被指定担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律师辩护组组长。“两案”之后,张思之名满天下。


微信图片_20201216155432.jpg


此后几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张思之代理了大量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如“黎元江受贿案”、“聂树斌杀人案”、“吴英集资诈骗案”、“《南方周末》被诉名誉侵权系列案”等,都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他代理案件的当事人有社会名流,更多的是社会底层民众。有人说,张思之的个人经历就是中国律师的荣辱史,也是中国法治的兴衰史,他是“中国律师界的荣耀和良心”。

有意思的是,在法庭上,他的胜率好像并不太高。本书收集的40件案例中,就有30件案例,法庭最后的判决书(裁定书)明确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据说,张先生常自嘲“屡败屡战”、“一生都未胜诉的失败者”,但业界认为,“先生输了个案,却赢了正义;输了当下,却赢了未来”。这倒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读法,对照律师的辩护词、申诉状和检察院的起诉书、法庭的判决书(裁定书),我们每个读者都可以当一回法官,作出自己的判决。



责编:潘有娣       校对:朱丽霞       审核:胡浪


上一条:获奖作品分享|影评:《少年的你》
下一条:罗冬良|人美书也美 ——我也当一回追星族

关闭

版权所有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地址 :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
电话 : 0751-65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