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祥这部时而冷酷,时而温暖,但大部分时间充满压抑的青春片《少年的你》,让他获得了第3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片中陈念和小北两个无人看管的小孩,成为了彼此的救赎。
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部电影与什么有关。
黑暗。屏幕泛着荧荧的光。
黑底白字打出一段话:“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喧闹的校园,拥挤的课桌,蓝白色的校服,书籍的海洋。
隐秘的罪恶全都被隐藏在厚重的书籍下。
牛奶的纸盖被吸管用力戳破,胡晓蝶的眼睛像一潭死水。
她看着陈念。
眼泪。绝望。解脱。
尖叫。观看。闪光灯。窃窃私语。键盘上的手指。
不过几分钟,就见证了一个人的死亡。
那瓶胡晓蝶喝光了的牛奶戳在那箱牛奶的正中央,被导演用一个镜头无限放大,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狰狞的缺口。
胡晓蝶的眼睛像一潭死水,她的口红有些溢出唇边,说出口的声音却是和她之前给我的锐利感觉不同的软。
她对陈念说:“她们一直在欺负我。”
“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毕竟我们当初都一样
校园欺凌这种事,没有特定对象,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找上你。
安分守己的生活,在别人眼里看来,或许也是一种罪。
那曾经沾染在胡晓蝶裙子上的红墨水,如今也出现在了陈念的椅子上。
周围人的沉默和低笑,都像极了之前胡晓蝶被欺凌时,陈念的沉默,同学的无动于衷。
啊,陈念也曾经是校园欺凌的帮凶。
其实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都做过校园欺凌的帮凶。
沉默、旁观、无动于衷。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嘲笑陈念,或说旁观者有错。
毕竟我们当初都一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孩子的暴行,有时候比成人更可怕,因为他们不明白后果。想起警察去魏莱家里,魏莱母亲说魏莱有多么优秀多么温柔,魏莱就坐在一 旁,端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明明是笑着的,可眼底没有一点波澜,像是在看死物一样的眼神。
越想越觉得绝望,越想越觉得害怕。
现实中的校园欺凌事件,那些加害者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害怕。
他们在欺凌他人的时候眼底隐藏的就是兴奋、宣泄、暴怒和不可控制。
那一瞬间他们感觉到的是他们在主宰着面前的人,看他们求饶,看他们躲避,看他们害怕,看他们手足无措,看他们流泪。
我们不是他们,但从他们身上,隐隐约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所有人都在被欺凌,所有人都在欺凌别人。言语的、行动的、旁观的……没有人干净,没有人无辜。
你我都是如此。
不是每一个陈念的身后,都会有一个小北在守护着。但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成为小北那样的人,永远都心存善意,温柔明朗。
虽然我知道,伸出那只手,需要多大的勇气。
可是,光明如果被黑暗所逼退侵蚀,那最终这个世界都会变成黑暗。
你,我,我们所有人,都会被黑暗吞没,无人幸免。
那么,如果不是一只手,而是两只手呢?或许,会有更多的手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别来无恙
为什么这部电影给观众真实感,即每一个人都有无比合适且真实的设定。魏莱为什么是这样的?小北家庭究竟给他带来了什么?陈念为什么是如此性格?警察为什么不愿意放弃真相?老师为什么最初坐视不理?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电影世界里,“人性善”总是要比“人性恶”更突出一些的。
所以陈念遇到了小北。
胡晓蝶的死亡让她幡然醒悟,明白并不是忍耐沉默就能够好好生活下去的。
如果重来一次,或许她会早一点伸出她的手。
于是陈念拯救了小北。
在漆黑的小巷,脏污的地面,她跪下来亲吻那个脸都看不清楚的少年。
这个扎着小辫子,背后的纹身蜿蜒到脖颈,脸上身上永远有伤的少年,因救赎的一吻开始,心甘情愿的为陈念付出了他的所有。
陈念在胡晓蝶跳楼前被欺凌的岁月里做了冷漠的旁观者,可小北没有。
他从一开始就站了出来,说要保护陈念。
陈念高考的那天,路上布满了雏菊,那些雏菊都是小北绑上去的。
他没有手捧鲜花,而是选择绑在陈念的必经之路上。像是导演想要暗示些什么。曾国祥并没有在片中过多的用言语去表达些什么,可一帧帧的镜头,都值得让人深思。雏菊的花语是希望、和平、纯洁,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他愿她永远天真干净,愿她的世界和平,愿她也愿他们两人都能看到希望,愿她能走出这条阴沟,从此就一路向阳生长。这大抵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
“谁愿意为了另一个人,背上强奸和杀人的罪名,赔上一生?”
“我们是成年人,我们不会,可他们是少年。”若你自身有光,温和坚定,那么总会有光和你互相呼应。
结尾镜头切回最初的画面,陈念站在课室里,教书育人,护送孩子回家,我们不知道陈念为什么护送那个孩子,可她的身后,是小北,幸好故事的最后,别来无恙,他还在你身旁。
胡惠丹
19级外语商务学院
责编:潘有娣 校对:朱丽霞 审核: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