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一代才女林徽因,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暮春时节,即将告别四月,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代才女林徽因及其作品,作品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勾勒出一位才女的形象,既有成熟女性的优雅,也有少女的活泼。她的美,无与伦比,内外兼修的林徽因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

林徽因(1904-195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民国三年(1914年),林长民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事后举家迁往北京,林徽因则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中。

民国九年(1920年)四月,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派往欧洲考察,并把“掌上明珠”林徽因带去游历。这使林徽因得以进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也使她得以饱览欧洲风情。那些有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历史的欧式建筑,深深吸引了她的眼球,对她日后攻读建筑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英国期间,林徽因结识了同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第一眼就被聪明娇俏的林徽因吸引,并写长信展开追求,情窦初开的林徽因也对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投以欣赏。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林徽因呢?她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徐志摩是如何的感情,但是童年的经历使得她不能忽视徐志摩已是有家室的人这一事实。她不愿意破坏别人的家庭,她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理性的声音。1921年秋,林徽因随父亲回国,这段感情便也告一段落。仍到北京培华女中续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

同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林长民与梁思成之父梁启超是好友,两人有意结为亲家,于是极力撮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留美攻读建筑学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结秦晋之好。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此后按照梁启超的安排,双双赴欧洲参观古建筑,回京后,他俩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民国二十年(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便为北京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1932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寻访古桥、古堡、古寺,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年月、揣摩结构、计算尺寸、绘制图片、拍照归档。

林徽因还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我国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同时也为当时著名的数学家金岳霖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的好朋友,是他们家的座上宾,在交往中与林徽因互生情愫。
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此后大家对这件事闭口不提,三人仍旧相敬如宾。

1949年后,林徽因参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都是在她“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一件:参与设计国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林徽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说。林徽因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政权新主题相结合,画出了国徽的最初原型。

第二件:抢救景泰蓝工艺。
林徽因在逛古玩城时,发现了濒临绝根的景泰蓝花瓶,便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

第三件: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2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林徽因承担了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设计了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她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融合在8个大花环浮雕中,与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主题的乐章推向了高潮。

由于过度劳累和受政治运动的影响,林徽因肺病复发,于1955年4月1日6时20分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这位有着卓越的才情学识,美丽典雅的女性,留给人太多的纪念和回忆......
不久她的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写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几个字。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是林徽因亲手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方汉白玉花环刻样,这一方精致的汉白玉石刻,如无字的墓志铭,默默展示着它的设计者林徽因。

2006年8月23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纪念碑落户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公园。这是一块新颖别致、镂空形式的纪念碑,黑色碑面上呈现了身穿白色衣裙的林徽因倩影,与西湖的美景融为一体,她身边是数行竖排的碑文:“在光影怡怡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林徽因开始文学创作。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此后的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大公报》《文学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其中除少量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外,大部分是诗歌,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林徽因作品荐读

书名:《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索取号:I216.2/154
典藏:二楼外借书库
《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梁从诫编纂的《林徽因集》、《新月诗选》等为编辑底本,精心挑选、收录突显其性格气质的散文7篇,包括《悼志摩》《窗子以外》等;小说6篇,包括《九十九度中》《窘》等;译文1篇《夜莺与玫瑰》;书信32封,包括《致胡适》《致梁思成》等,更完整收录了共64首诗歌作品,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深笑》《忆》等,以及林徽因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力图将真实的林徽因展现给读者。

书名:《林徽因经典全集》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索取号:I216.2/155-2
典藏:二楼外借书库
《林徽因经典全集》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作品配有图片,力争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现一代才女的绝代风范。

书名:《林徽因集》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林徽因集》是迄今最为权威、完备、严谨、精致的林徽因作品全编,相当数量文稿、书信、照片首度曝光;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翻译书信”“建筑美术”三卷四册精装,全方位展现了林徽因先生在文学、建筑、美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喜爱林徽因,喜爱文学、建筑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好读本。

书名:《林徽因传》
作者:张清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01
索取号:K826.1/64
典藏:二楼外借书库
《林徽因传》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真实而传奇的一生。林徽因青年时代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著名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
责编:潘有娣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朱丽霞 审核: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