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好书推荐之《母亲》

发布日期:2020-01-09   阅读:[]

图片1.png

 

书名:《母亲》

作者:高尔基

北岳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7.3

索取号:I512.4/7

典藏:外借库二楼

 

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代表作,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小说取材于真实的事件,1902年,在高尔基家乡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中,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终生流放。高尔基之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之后,他和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

小说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母亲尼洛夫娜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过程,塑造出丰满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高尔基的《母亲》在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这种革命,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的影响尤深。列宁称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内容简介

普通工人巴维尔在革命知识分子影响下,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因领导群众两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

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与千千万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下,不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丈夫死后,母亲在儿子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

在“沼泽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任务。“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母亲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

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海也淹不灭的。”

《母亲》标志着高尔基思想和艺术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作者简介

 

图片3.png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被列宁称赞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

高尔基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只上过两年小学。因外祖父破产,十一岁时便开始独立谋生,做杂工、当学徒。1884年到喀山,本想上大学,却未能如愿,结果社会底层便成了他的“大学”:当码头搬运工、面包师、杂货店伙计等。

劳作之余,他刻苦自学文化知识,接触到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高尔基还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

 

高尔基故居博物馆

 

图片4.png

 

经典语录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3.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5.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

 

6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7.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8.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精彩选读

在群众之后,母亲看见了暗探和两个宪兵。她想要赶快分散最后几叠传单,但是当她把手伸到箱子里去的时候,她的手碰到了另外一个人的手。

“拿吧,拿吧!”她俯着身子说。

“散开!散开!”宪兵拨拉开群众,高声喊着。

人们极不情愿地走开去,他们推撞着宪兵,故意阻挡他们,或许是下意识的。

围观的群众被这个容貌和善、长着一双正趋势大眼睛的白发妇人有力地吸引住了。

是的!他们本来是被生活隔开,互相隔绝,现在被她的热烈的言语所鼓动,融成了一个整体。

这些话,也许在很久之前,就为那些受不平等的凌辱的人们所追求和渴望着的。只是没有机会发现……

近旁的人们默默地站着,母亲看见了他们的饥饿一般的专注的眼睛,那种眼神让她的脸上都感到了温暖的呼吸。

“老太太,走吧!”

“你马上就要被抓去了!……”

“啊,真勇敢!”

“滚开!滚开!”宪兵们的喊声越来越近了。

母亲面前的人们互相拉挽着,摇晃起来。

母亲觉得,大家都是愿意了解她并相信她的。因此,她也急于要把她知道的一切,把使她感到力量的一切思想,完全告诉大家。

这些思想此时此刻极其容易地从她心坎里浮动出来了,变成了一支歌曲。

 

可是,母亲恼怒烦躁地感觉到,他的声音不够。嗓子已经嘶哑了,声音发抖,常常要中断。

“我儿子的话是工人阶级的纯洁的话,是不能收买的灵魂所说出来的话!你们可以看出来的,他的勇气是不能收买的!”

一些年轻的眼睛,又是钦佩又是恐怖地望着她。

母亲胸口被人推了一下子,她踉踉跄跄地坐在椅子上了。

宪兵们的手在人们头上闪来晃去,纷纷抓住人们的衣领和肩膀,把他们推到旁边去,扯下人们的帽子,将它们丢得老远”

母亲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所有的东西都摇晃起来了,她努力克服了自己的疲劳,又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

“诸位,团结起来!”

宪兵用一只红色的大手抓住了母亲的衣领,将她摇荡了一下。

“住口!”

她的后脑撞在墙上,一瞬之间,她的心被有刺激性的恐怖的烟雾遮住了,但是,这烟雾立刻消散,心又光亮亮地燃烧起来。

“走!”宪兵恶狠狠地命令。

“什么都不怕!还有什么比你们一生所过的日子更苦的……”

“叫你闭嘴!听见没有?”一个宪兵牵制住母亲的一只手臂,把她猛地一拉。

另外一个宪兵抓住母亲的另一手只。

他们带着母亲,大踏步地走去。

“这种生活每天折磨你们的心,吸干你们的心灵!”

那暗探跑到前面,举着拳头在母亲面前晃动着,尖声喝道:

“闭嘴,畜生!”

母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闪烁着光芒,下巴颤动着。

她两脚硬是撑在地上一块很滑的石头上,高声喊道:

“复活了的心,是不会被冻死的!”

“狗!”

暗探挥着手很快地在她的脸上打了一下。

“打这个老鬼!”一个幸灾乐祸的声音喊道。

一样又黑又红的东西一瞬间使母亲的眼睛发花。嘴里满是血的咸味。

一阵密集而又响亮的呼喊声使她振作起来。

“不准打!”

“诸位!”

“你这个混蛋!”

“揍他!”

“用血是冲洗不掉理性的!”

 

图片5.png

 

母亲的背脊和颈部被推着,肩上和头部都被打了。周围一切好像昏暗的旋风似的在那呼喊声里、怒号声里和警笛声里旋转起来。

有一样使人眩晕的东西,浓厚而有力地钻进耳朵,塞住喉咙,使她不能呼吸。

脚底下的地好像要塌下去,动摇着,两腿弯了下去,身体好像被火烧伤般的疼得发抖,而且沉重起来,摇晃着,没有气力。

可是,眼睛里的光并没有熄灭,她看见了其他许多的眼睛,在这些眼睛里燃烧着她所熟悉的勇敢而锐利的火——和她的心接近的火。

她被人推着,推往门里。

母亲挣脱了一只手,抓住了门框。

“真理是血海也不能扑灭的!”

他们打了她的手。

“你们这些疯狗!只会让人更加憎恨!听着!憎恨就要压到你们自己的头上了!”

宪兵们凶狠地扼住母亲的喉咙,使她不能呼吸。

她依然发出嘶哑的喊声。

“不幸的人们……”

回答她的是悲恸的哭声——不知是谁发出来。

 

相关荐读


图片7.png

 

书名:《海燕之歌》

作者:高尔基

北岳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7.3

索取号:I512.4/190

典藏:外借库二楼

 

 

图片8.png

 

《海燕之歌》是高尔基一篇有巨大影响的散文诗。作品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图片10.png

 

书名:《童年》

作者:高尔基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7.2

索取号:I512.4/75

典藏:外借库二楼

 

 

图片11.png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故事。作品以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的艰辛和俄国小市民阶层的人情世态,刻画了一系列普通人物的鲜明形象。他们当中有不少优秀的人物,其高尚的品质对高尔基的成长起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外祖母的形象令人难忘,她已经成为俄罗斯文学最光辉、最有诗意的妇女形象。

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勾心斗角、经常争吵斗殴。外祖父性格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凶狠地毒打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面对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母亲被逼改嫁,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不久后,外祖父破产,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自谋生。

 

图片12.png

 

书名:《在人间》

作者:高尔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时间:2016.1

索取号:I512.4/84

典藏:外借库二楼

 

图片15.png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讲述了阿廖沙十一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的小作坊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自谋生。

阿廖沙先后当过学徒,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疾苦,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但外婆的善良慈爱、厨师的正直、药剂师的博学,让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使他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随后他利用一切机会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做一个坚强的人,不为环境所屈服。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图片13.png

书名:《我的大学》

作者:高尔基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8.2

索取号:I512.4/6

典藏:外借库二楼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中的最后一部,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16岁时,阿廖沙抱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由于种种原因,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

在喀山的四年里,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入大学的校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心中始终不改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逐步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渐成熟。

正如高尔基自己回忆时所说:“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图片14.png

 

责编:潘有娣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朱丽霞     审核:胡浪

 

 

上一条:你是人间四月天,走进一代才女林徽因及其作品。
下一条:好书推荐之《人生不设限》

关闭

版权所有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地址 :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
电话 : 0751-65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