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全九册)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时间:2017.05
索取号:K248/14:1
K248/14:2
典藏:外借库二楼
作品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撰写的网络连载历史小说,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
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小说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10月出生,湖北宜昌人。2006年,石悦在网络上发表历史随笔,创下近2000万的点击率,后被出版社发现,将其出版成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截至2014年,《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千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石悦本人则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获总版税高达4100万元。
内容简介第壹部 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
本部主要讲述了朱元璋建立及统治明朝七十年间的历史。
朱元璋生于元末乱世之中,父母死于饥荒,他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终于建立起朱姓江山,从一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同时,在朱元璋的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都是一代人杰。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以无穷的精力为明朝设计了一套不同以往的制度规范。

第贰部 朱棣:逆子还是明君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建文帝到永乐年间二十六年的历史。
朱元璋病逝前,放心地将皇位传予皇太孙朱允炆,看似传承有序的大明江山酝酿起微妙的不安定因素。九位戍边藩王手握重兵,年少弱质的朱允炆时刻感受着威胁,开始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应声造反,由此挑动起长达四年的靖难之战。
朱允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何被逼得气数渐失、江山易手?朱棣从背着反贼的骂名负隅顽抗,到长驱直入、挥师入京,期间经历重重危机,多次奇迹般地死里逃生,难道果真有冥冥中的命中定数?方孝孺、铁铉、道衍……忠臣良将各显本色,造势谋臣挥斥方遒。
这场战争的影响也迟迟没有散去,建文旧臣被赶尽杀绝,而朱允炆生死不明的下落也成为一道千古迷题。但不论如何,朱棣开始了他的国君生涯,一手缔造了一个繁荣的朝代,一个众人仰视的伟大国家,大明!

第叁部 太监弄乱的王朝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洪熙年间到成化年间六十余年的历史。
朱棣之后,明朝迎来了两位明君——朱高炽和他的儿子朱瞻基,他们创造了长达十一年的仁宣盛世,国力增长,国家太平,造反的王爷朱高煦也只能以一个跳梁小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成功的谋反运动。
然而,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一位经历了皇帝——俘虏——皇帝的传奇般人生的天子、一位堪称明代第二强人的登场、明代第—位专权太监的乱政、骇人听闻的土木之变、皇上兄弟间的反目成仇,都使这个时代的事情更加光彩夺目,跌宕起伏。
到了成化年间,皇帝搞起了姐弟恋,大臣分成了五大武林门派,搅得这个朝代的朝政黑暗无比又百花齐放,混乱不堪又多姿多彩……

第肆部 妖孽横行的宫廷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明孝宗继位到壬寅宫变前后五十余年的历史。
朱祐樘历尽艰辛登上皇位后,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朝廷的政治空气为之一新。在王恕、马文升等人的辅佐下,大明王朝蒸蒸日上,一派中兴气象。可惜天不假年,孝宗英年早逝,其子朱厚照继位,这个以贪玩著称的败家皇帝,不思进取,耽于享乐,朝政大权旁落到刘瑾等人手中,把一个好好的帝国搞得乌烟瘴气,大伤元气。
不久,预谋已久的宁王发动叛乱,欲与朝廷划江而治,幸有明朝第—牛人王守仁力挽狂澜,这才避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耗。对此,朱厚照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打着亲征的名义游山玩水,最终赔了性命。
经过杨廷和等人的权衡,藩王之子朱厚熜被推上皇位。围绕着生父母的名号问题,君臣间爆发了著名的“大礼仪”事件,最终嘉靖帝获胜,皇权得到巩固。就在这时,发生了诡异的壬寅宫变,整个帝国的政治局势,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本部主要讲述了嘉靖中后期的历史。
围绕着明朝著名奸臣严嵩和他的对手们在内阁中的政治斗争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段历史跨越了从严嵩上台到倒台的五十余年,其间仗义执言的夏言、隐忍复仇的徐阶、明珠暗投的陆炳、大奸大恶的严世蕃轮番登场,高拱、张居正也崭露头角。这些治世之才在官场中交织成一张大网,明争暗斗。
当朝的皇上嘉靖帝也由当初将大臣玩弄于股掌的君王,沦落成大臣们操弄权术的工具。内阁中虽然没有兵戎相见的战场,却暗自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内阁不相信眼泪,亦不相信绝对的善恶。

第陆部 帝国,山雨欲来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嘉靖末期到万历年间中日战争近三十年间的历史。
严嵩倒台,徐阶接替;高拱下马,张居正上位……
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权谋的背后,谁为公,谁为私?
嘉靖病逝,隆庆即位;穆宗退席,神宗上台……
延续了200多年的大明帝国在这三位帝王的手里,是蒸蒸日上,还是每况愈下?
清官海瑞是如何炼成的?
万历三大征从何而起,如何结束?
万历年间,抗倭援朝,结果如何?
徐阶、殷士儋、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申时行……
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李如松、吴惟忠……
帝国,山雨欲来,文臣武将,轮番上阵,只手擎天,力挽狂澜于不倒,变革,是时代的主题。

第柒部 拐弯中的帝国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万历年间中日战争到明熹宗即位前后二十七年的历史。
万历年间,内忧外患,外有日、朝进犯,内有四处叛乱。
日本国内的大名混战渐进尾声,对明朝却野心不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都觊觎明朝,从谈判到战争,一向小看日本的明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众多名将从战争中挺身而出,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也顺便结束了丰臣秀吉的一生。
朝堂上也不平静,申时行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期。张居正死后,申时行独自担起万历后二十年,在他面前的敌人有丁此吕、李值、江东之、羊可立……这又是一场庙堂上的腥风血雨。
但万历年间的风波并没有止于此,此后更有东林党之乱、宫闱内的嫔妃之争、皇位之争,还有一个叫王安的太监出现在明朝的历史舞台上。

第捌部 人间再无魏忠贤
本部主要讲述了从明熹宗到崇祯皇帝近十年间的历史。
天启继位后,不理朝政,沉溺于木匠活之中,整个帝国内忧外患,死气沉沉。
对内,东林党趁机把持朝政,内部齐、楚、浙派却依然明争暗斗,乐此不疲。这期间,太监魏忠贤逐渐发迹,他利用朱由校的昏庸,通过攀附皇帝乳母客氏逐步上位,与东林党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斗,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然而物极必反,崇祯帝继位后,清算阉党,魏忠贤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然而整个帝国也因此元气大伤。
对外,由于李成梁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然而,就在他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一场巨大的危机已经酝酿多时了……

第玖部 1644,最后的较量
本部主要讲述了崇祯二年到明亡十六年间的历史。
辽东关外,纵有锦州——宁远——山海关之固若金汤,依然屡遭侵袭!
六省直隶,灾难频繁,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如同蝼蚁,灭之不绝!
大明臣子,努力不够?
崇祯王朝,气数将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近300年的统一之后,大明王朝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内忧外患,纷争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终究拆无可拆,补无可补,纵使崇祯千般努力,终难扭转乾坤。
故宫,景山,小树,大明王朝,最后一次回眸!

精彩点评

毛佩琦(著名明史专家)
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
巷的风,淡入了画,巷的梦,写入了诗,轻轻走过,悄悄看过,无意瞥一眼惊鸿的颜色,随着巷口的老猫湮没在无声中。
原文节选

朱元璋奉命带兵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岳父实在存心不良,当时的定远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一个缝隙,攻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撤出,此后,连续攻击怀远、安奉、含山、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朱元璋经理招收的二十四个人素质是相当高的,这其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堪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徐达。
这些人还有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什么叔叔、舅舅、子侄、外甥都来了,很快,他的部队(直属)就有了七百人。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重新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一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一首,大大的有名——《咏菊》: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出发!
责编:潘有娣 校对:朱丽霞 图片来源:网络 审核: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