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鲁迅小说全集
作者:鲁迅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时间:2013.07
索取号:I210/108
典藏:外借库二楼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奠基人,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小说全集简介
《鲁迅小说全集》收录了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全部小说,其中短篇小说32篇,中篇小说1篇,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名篇佳作尽在其中。
鲁迅的小说擅用讽刺手法,语言诙谐幽默,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发人深省;或尖锐批判,或泼辣讽刺,或热情赞美,或疾呼呐喊,无一不体现了其登峰造极的文学水平。他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观念和技术方面,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鲁迅小说全集》特辟《名家论鲁迅小说》一章,荟萃胡适、郑振铎、周作人、茅盾、苏雪林、许钦文、许寿裳、刘绍棠、李泽厚、张抗抗等大家名人的评论,使读者从纵向多角度了解一个立体的鲁迅轮廓。
小说还配以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赵延年的木刻插画,插画质朴道劲,沉雄老到,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相得益彰,颇耐咀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其作品中刻骨铭心的生命感、绝望的反抗及由此形成的繁复、丰厚的艺术美感,向20世纪的世界文学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式。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新文学第一篇典范之作,于1918年5月20日发表在《新青年》4卷5号。开创了中国新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杰作。
小说由十三则日记组成,主人公是一个“迫害狂”患者——狂人,主要内容是描述狂人的心理感受以及被迫害发狂的原因。作品由此揭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秩序下的中国旧社会“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深刻复杂,振聋发聩,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独特的发现和精辟的领悟。
孔乙己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从不拖欠等情节,一再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从而更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的流浪雇农阿Q,他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胜利法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
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
祝福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伤逝-涓生手记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之后,子君又坚决地对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迫于生计,子君宰吃了所饲养的油鸡,放掉了所喂养的狗。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
《伤逝》写于1925年10月21日,是鲁迅小说中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家王西彦评论说:“《伤逝》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是鲁迅全部小说中一个特异的存在,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
鲁迅箴言
1.古人说,不读书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错的。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的。
6.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7.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8.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9.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所以所有的文字都显得空虚!
1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责编:潘有娣 校对:朱丽霞 图片来源:网络 审核:胡浪